3)第二十章 北纬47.24度,西经17.28度_海底两万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渔网中行走,“鹦鹉螺号”不得不灵活地操作。

  此外,“鹦鹉螺号”在这片船只来往频繁的海域中并没停留多久。它向上开到北纬42度。而在纽芬兰岛的圣一约翰港和赫尔斯堪敦港所在的纬度上,就埋着越洋海底电缆的终端。

  这时,“鹦鹉螺号”船只没有继续向北走,而是取道向东,它好像想沿着这片铺设有电缆,经过多次探测,地形情况极为精确的电线高原走。

  那天是5月17日,在离赫尔斯堪敦港500海里的2800海米深处,我看到了横卧在地上的电缆。因为我事先没跟康塞尔说过,所以康塞尔一开始以为那是一条巨大的海蛇,还准备按他的老一套对它进行分类呢。我提醒了这位老实的年轻人,为了安抚他的失望情绪,我告诉了他铺设电缆的各种特殊性。

  第一条电缆是在1857年和1858年铺设的。但传送了大约400次电报后,它就失灵了。在1863年,工程师们又制造了一条长3400公里、重4500吨的新电缆,由“大东方号”船只装船。但这次试验还是失败了。

  而5月25日,“鹦鹉螺号”船只潜入了3836米的深海底,正好是在电缆中断而导致工程失败的地点。这里距爱尔兰海岸有638海里。那时有人发现,下午2点钟时,和欧洲的电讯联系刚刚中断。于是船上的电工决定,把电缆打捞出来之前,先把它切断。晚上11点,他们就把损坏的部分拉了上来。人们又重新做了一个联轴和接口,然后再把电缆沉入海中。但几天后,它又断了,而且再也不能从深海中打捞上来。

  但美国人并不泄气。勇敢的塞路斯·菲尔德,这项工程的倡导者,冒险投入自己所有的财产,发起了又一次募捐行动。他不久就筹足了款项。这样,另一条电缆在更好的条件下制造出来了。它的绝缘导线束裹在马来树胶皮中,由一条套在金属套管的纤维带保护起来。1866年7月13日,“大东方号”船只又一次启航。

  操作进行得很顺利。然而,这时意外发生了。好几次,铺开电缆的时候,电工发现电缆上被新钉进几颗钉子:有人蓄意破坏电缆的心线。“大东方号”的安德森船长、船上人员和工程师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了这件事,最后决定贴出布告说,如果在船上抓到了罪犯,那他就会被不经审判投入海中喂鱼。从那以后,这样的犯罪行为再也没发生过。

  7月23日,“大东方号”船只距离纽芬兰岛只有800公里。这时,有人从爱尔兰向船上致电说,萨多瓦战役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达成了停战协议。27日,船出现在赫尔斯堪敦港的大雾中。工程顺利地完成了,年轻的美洲用第一份电报向古老的欧洲致来了几句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