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4章 军心不定,羊城风云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持怀疑态度。

  所以,在李定国来之前,一些将士就在串联——若朝廷整编后安排不好,他们定要闹一闹。

  有这种心思的人不少,但今日见了李定国的亲兵,很多人就改主意了。

  闹事是为了让朝廷妥协,而不是为了送命。

  可看这边防军的军威,他们若真闹起来,怕是除了送命得不到任何想要的结果。

  次日。

  在李定国军中任营参谋的陈邦彦请假,回到了顺德家中。

  其实以他的性格,若在军中任事,除非朝廷放假,否则是不会请假归家的。

  但他此前离家太久(约有一两年),之后虽李定国去广西更是得到战事完结后才可能归家,自然要趁此机会回家看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另外,他隐约猜测到,此番朝廷怕是要对付丁魁楚。他怕亲友牵扯上,希望了解一番,做些警告。

  陈邦彦原是顺德龙山人,后他和父亲皆在县治所大良开馆讲经授徒,家自然也就搬到了县城。

  陈邦彦虽然回来的突然,但他是岭南名士,在顺德县城更是大名人,因此一靠近县城就被不少乡亲认出来了,纷纷打招呼,陈邦彦都一一回应。

  带他回到家中,家人见到自然颇为惊喜,很快全家人都汇聚一堂。

  陈邦彦有一妻一妾,四子一女。

  其中长子、次子皆已成年,女儿年方十五,另外两个儿子一個十二,一个十三。

  因此见面后,除长子、次子,其余人很快被他挥退。

  之后他便直问长子,“我家与丁抚台可有什么牵连?”

  长子陈恭尹道:“除父亲得中同进士时丁抚台派人来慰问过,并没有什么牵连。”

  陈邦彦点头道:“这便好。”

  陈恭尹乃是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颇为聪慧,此时想到什么,不禁问:“父亲,那丁抚台可是要有祸事了?”

  陈邦彦摇头,“为父只是不喜其为人而已。”末了又叮嘱,“这事你们切莫往外传。”

  陈恭尹、陈馨尹对视了眼,一起应道:“儿子谨记。”

  没多久,陈邦彦的几个门生也闻讯过来拜访。其中有后世历史上协助陈邦彦反清的主要部将马应房,还有岭南三大家的另一位屈大均。

  如今屈大均才十六七岁,去年才中秀才,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后世历史上,屈大均继承陈邦彦遗志,跟随郑成功继续抗清。前半生三十几年奔走神州各地,联络仁人志士图谋复明,风雨无阻。

  直到后来郑克塽降清,屈大均才归乡隐世,潜心研究学问。

  此时空的屈大均自然不知其命运已经发生重大改变。

  因为屈大均十分聪慧,读书天赋不凡,在众弟子中又最年少,故而最得陈邦彦钟爱。

  其他人拜访过陈邦彦后相继离去,他却留了下来,拿出一本《大明报》特刊,愁眉苦脸地向陈邦彦请教起来。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