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89章 未见君复命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续五天的时间,大明工学院的专人负责介绍,看得这一千多举人老爷们热血沸腾。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曾经在他们眼中的奇技淫巧,居然能成为改变大明的力量:塑料薄膜可以用来建大棚,一年四季可以种菜;蒸汽机吊车居然能吊起重达数万斤的石头;水泥修建成的堤坝,居然不怕水……

  一切的一切,都在刷新着这些举人老爷的三观,从一开始进门时趾高气扬,慢慢的变成十万个为什么,态度转变之大,让大明工学院的学生有些都不适应了!

  李云睿听着自己手下的汇报,心里暗喜,能让这群举人低下高昂的头颅,花多少钱李云睿都觉得值得。李云睿相信,这群人中的九成,会参加下一次的会试,没办法,这是一个“顽疾”,看看后世的“考公”热,就能略窥一二。

  到时候,这群人带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带着崭新的理念,踏上工作岗位,会有很多百姓会从其中受益。

  举人在学习,李云睿在发愁。

  密码

  前两天,户部尚书夏原吉暗搓搓地找上了李云睿,请李云睿帮忙救两个人:右都御史俞士吉和大理寺少卿袁复。

  去年夏天,浙西地区发生水灾,夏原吉和右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三人,带了三十万石粮食前往灾区赈济百姓,夏原吉救完灾后就回来了,俞士吉和袁复两人留在了浙西,监督当地农症。

  彼时,身处水灾最严重的湖州,尚欠赋粮六十万石,因为遭了大灾,粮食颗粒无收,肯定收不上来了,于是俞士吉和袁复两人就写奏折给朱棣,请求朱棣减免湖州的粮赋。

  前面我们说过,江南八府(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嘉兴、湖州、杭州、应天)每年要征收米、麦六百余万石,这是定量,免了这一个地方的赋税,其他地方就要加税,总额不能变,因为朝廷开支都是有数的,如果突然少了六十万石,会有连锁反应。

  于是有人就跟俞士吉和袁复两人提议,将湖州免税赋的额度下调到二十万石,这样的话,其他七个府可以少交点,但这就苦了湖州的百姓。

  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俞士吉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对着前来劝说他的官员说,“欺君病民,吾不为也!”

  然后,俞士吉和袁复两人就据实上奏,朱棣大笔一挥,免了湖州的税赋,结果其他几个州府倒了大霉。老百姓倒点霉倒也是也无关紧要,但同时倒霉的还有很多粮商!

  粮商挣钱都是高卖低买:湖州百姓如果还要交粮赋的话,他们手里没有粮,就要从粮商高价买粮,没有钱只能卖地卖房,粮商们立马会化身成为高利贷,这样就能赚两次钱;其他州府如果粮食多,粮商收粮时,价格就会低……

  结果,被俞士吉和袁复这样一搞,粮商也就能挣点辛苦钱,暴利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