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1章 重返来路_茶艺长姐,反向带娃[六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河省的交汇处,也就是当初宋禾他们四人逃荒时路过的石门县。

  宋禾坐在班车上,透过窗户往外看去,不禁想起石门县那个小小的后山村。

  十几年过去了,后山村的人在最困难的时期给了他们队伍里的人几块红薯一条活路,又尽最大力去招待他们,这事儿宋禾记得很紧。

  班车十分拥挤,宋禾她们几个人多,又有强子姑父在前头开路,她们这才能抢到位置,虽然这个位置在最后一排。

  然而最后一排五个位置足足坐了九个人!

  小妹基本上都是坐在宋禾腿上,还有一个小男孩是坐在强子姑父腿上。小男孩的爹就坐在一旁,他爹腿上坐着他妈。

  那对夫妻十分不好意思,连忙跟强子道歉。

  强子笑着掂量了这男孩子两下,摆摆手道:“不碍事,都没我儿子重。我们乡下人,干惯了农活这点重量真不算啥。”

  旁边有几个同样来自乡下的人就和强子姑父聊了起来。

  有人就问:“大兄弟你这是一大家子人?”

  强子姑父也大声道:“可不是吗,这些都是我侄子侄女,带我媳妇和几个侄子侄女回娘家一趟。”

  他这么一说,周围人就晓得了,这是内侄子和内侄女呢。

  也是奇了怪了,内侄儿咋会在姑姑家待着?而且这还三四个呢!

  这种事儿一听就有隐情,不过也是人家的家事,一般人都不会去问,万一戳到人家的伤心事咋办?

  于是旁边人话题一拐,又开始问强子姑父一行人来自哪个公社,公社里情况咋样,地里头庄稼产量咋样。

  一听说是河西公社的,车子上不少人便开始向强子姑父打听河西公社的竹荪。

  不少人唉声叹气地发出感慨与羡慕:“河西公社好啊。别说平和县,就是咱们整个源阳市境内能比得上河西公社的公社都没几个。”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河西公社的名头。听闻一年下来,光是队里分到的钱就能比得上城里的工人。

  城里还有许多工人得一家四五口住在一个单间里呢,可乡下院子大,住起来又宽敞又舒服。而且还能养鸡养鸭自个儿种菜,又比城里省钱。

  所以说综合比较一下,河西公社社员们的生活水平,竟然还高于城里的工人!

  半车子的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有说自家公社今年年都过不好,不少人在地里庄稼都收上来之后,还得去地里翻翻那些没人要的红薯。

  有说自己邻居好几年都没买衣服了的。说他邻居家里头四五个孩子只有一条冬裤,那裤子的易磨处,都磨得快剩一层布料了都!

  当下不仅缺粮食,这些布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也匮乏得很。

  小妹从上车后就皱着一个眉头,似乎难以忍受车里的环境。可这会儿听着这些人的话,眉头渐渐松开来。

  她难以想象,兄弟姐妹四五个就一条冬棉裤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同乡人哀叹道:“今天老大穿着裤子出门,明天就轮老二出门了呗。只有一条裤子那能咋办?有些人家连一条裤子都没有,一整个冬天都得躲在被窝里。”

  车上这会儿人挤人,正摇摇晃晃的往石门县上行驶而去。

  不少乘客听到这番话都沉默了。

  小妹悄悄伏在宋禾耳边,轻声问:“姐姐,真的有人家是这样的吗?”

  宋禾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咱们宋家庄以前也是这样的。”

  记忆里,宋家庄真有这种现象。

  她这话没有刻意压低声音,旁边的大娃和米宝都听到了。

  三个孩子不禁看向宋宁玉。

  宋宁玉透过窗户,遥望远处青山,似乎在回想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她轻轻点头:“我记得是好久之前了,有户人家里生个八个娃。过年的几天,今天给这个孩子碗里舀了米汤,明天就给他舀一些米粒。吃得最多的还是地瓜,那地瓜和咱们现在的地瓜可不一样,再叫你们几个吃,应该都吃不下去。”

  她在河西公社的待久了,猛地回想起从前的事儿,都像是恍如隔世一般。

  大娃三人有些触动,原来河西公社之外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