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一章 豆芽_舌尖上的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府的帐目不需要他管,武顺和其他几个女人加上他培养的那些做帐务的学生已经足够应付了。所以府上现在有多少人在干事,李好自己也不清楚,反正不少。

  很快时间到了下半年,在所有的产业里面转了一圈,李好发现自己真的不需要过多的操心这些东西。除了做下计划,其他的每个产业的人员都已经做的很好了,这样也好,让他完全放下心来。只要继续保持这种运作模式,以后就算他不在了依然可以坚持下去。

  大唐皇家书院和经济开发区那边也不需要他太多的关注,而且最近太子没事喜欢往那边跑,李好不想跟他撞上,所以太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开发区这边。

  经济开发区的二期工程已经完工,而且原来计划的目标全部实现,已经开始进入了赢利期。他这个经济开发区和后世的还是有些分别,并非纯粹的生产区,而是商业生产混合区,所以短期就开始赢利并不过分。

  要知道单是一期和二期的卖房卖商铺收入就是一笔不少的入帐了,这里比较靠近长安,去长安还方便,有那么多路公交车。买卖房子都有特殊政策,只要证件齐全钱足够就能买到,所以还吸引了不少在长安买不到房子的非商业人士过来居住。

  至于这里的商铺就更加抢手了,如同后世的那些大学城附近密密麻麻的商铺一样,大唐的商业精英们也不是傻子。这里有两所大学校,就这两所学校的学院就已经有好几千人了,算上以后每年的递增,单是这群人的消费就不是一笔小数了。

  加上其他过来的人员,这个经济开发区的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不到就由一片荒地变成了拥有几万人的小城市了。

  这个地方吸引人的地方还有配套的启蒙学校和第二人民医院,这些都是当初的规划里面的东西,谁也没什么说法。这些地方对经济开发区的所有人员开放学校,只需要每年交一定的学费就好了,当然成绩好的学生学校一样有补助。

  学校开始按照后世的学校模式分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大学。六到十三岁的在小学读书六年,然后升到中学三年后开始出现分流,可以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求生,也可以去大唐皇家继续深造。

  第二人民医院是第一人民医院的分院,两者是上下级关系。这边跟第一医院一样,分男科女科,都有相应的人员驻守。现在第一医院已经成了大唐最好的求医地方之一,除了宫中的御医就是这边了。

  这也造成这边求医的人太多,经常出现阻塞的情况。为了分流,所以在这边成立了第二分院。刚好这边在洛阳往长安的中间,对于东边过来求医的人也方便了不少。

  对于大唐人民来说,这两家医院收费都不贵,但是医术却非常高深。什么剖腹救人,剖腹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