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六章 好大的船啊!_舌尖上的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船跟后世的航母一般大小了,只是这种大型宝船很有可能不是郑和的旗舰,而是大明皇帝的座舰!

  这种船平时并不出海,只是在海港作为皇帝检阅海军的座舰。毕竟长四十四丈,阔十八丈的尺寸并不符合海舰的标准,经不起风浪。二是长宽比过大将近1:2,不像海船,倒像是宫殿。

  另外这船的尺寸明显超过了故宫太极殿的尺寸,在明朝时属于僭越,郑和不可能居住,只有可能是为皇帝准备的。而且九桅十二帆这两个数字有很大的像征意义,九像征九州,也象征皇帝一言九鼎,九是龙的象征;十二帆象征宇宙时空,如十二个时辰为一日,十二月为一年,十二年为一轮。

  所以这艘最大的宝船实际上并不是用来出海下西洋的,象征意义多余实际应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尺寸应长约70米,宽近20米,张五桅至六桅,排水量2500-5000吨。尽管如此,这些船依然是最大的船。

  这么大的木船在海上行驶,自然有它配套的一流技术对应。东方文明在千多年的航海经验中的积累,在这种船上面应用到了极点。这也是李好把这船拉了出来的原因,这种船太适合远洋了。

  “这船的整个制造工艺要好保存下去,希望后辈们把这个发扬光大。”李好看着那些大船跟身边的学生说道,另一个时空这种造船工艺却被完全淹没在历史之中,以至于后世的人只能从历史资料和考古中去还原这些技术。

  这是李好不想看到的结果,要不然他也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积分去换取这项技术过来。木帆船在海上的行动,主要依靠风帆借助风力以及水手划水。在动力推进系统的这两个重要的环节上,郑和宝船都采用了独特的设计。

  与其他帆船采用的分段软帆不同,郑和宝船使用了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这种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使船速提高不少。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能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这船的船桨也与其它船不同,郑和宝船在两舷和艉部,设有长橹。这种长橹入水深,多人摇摆,橹在水下半旋转的动作类似今天的螺旋桨,推进效率较高。在无风的时候也可以保持相当航速,而且橹在船外的涉水面积小,适应在狭窄港湾拥挤水域航行。

  还有特殊的船形结构,一般的船底尖上阔、首昂艉高+横舱壁,船形影响船速和船体的平稳。郑和宝船采用的是底尖上阔,首昂艉高的船形。

  这种船形在恶劣海面控制平稳的性能较高,而且当时在船的底舱压载了土石,稳定性可以说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郑和宝船还使用了梗水木和两舷披水板。这种面向船舷方向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