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1章 波斯灭国(一)_三国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木泣道:“母亲,我知道您和父皇的苦心,原本我以为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因为命好被您收入重义孙,以顶董家之祠。现在我终于明白当年父皇为何如此严厉,也明白父皇为何关心我的上进。我不愿再想过去,我只想告诉您和父皇,有父母的感觉真好。”

  姜述也被这份真情感动,上前搂住这对母子,道:“睦儿,你还要知道一件事情,除了姜家子女,你幼时的伙伴刘中和刘可皆是你的哥哥。”

  董木想到这里,不由露出幸福的微笑,望着父皇少年时的雕像,心中暗自发誓,一定凭借个人能力建功立业,不坠皇室子弟的威名。

  海商并非大汉独创,其实波斯人、贵霜人、罗马人、埃及人很早以前便有海商,只不过因为船只的原因,航线里程较短,载货量很低,贸易额度不高而已。自从威海船厂建成,姜述灌输的先进知识,促成了先进的造船业和海航业,船舶越造越大,航线越行越远,载货量越来越多。

  大齐强硬的对外政策,是经济繁荣的保证,因为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汉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团体。胡商无论规模还是理念,皆被汉商远远抛在后面。随着大齐捷报频传,接连开疆拓土,大齐人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甚至不少地方传出“宁为大齐奴,不为异族民”的谚语。

  大齐以战俘和占领国百姓为奴,从政治体制上来讲算是倒退,但是大齐目前经济发展太快,无论是农民还是工匠,甚至力工都出现紧缺,这些奴隶恰好补充了这点。

  大齐此时实行内圣外王,百姓历来讲究仁义,这些奴隶身份虽低,但在富庶的汉人家中为奴,衣食不缺,甚至还有工钱。大量原为贫农的奴隶,生活比起以前要好得多,产生“宁为大齐奴”的谚语便不足为怪。

  大齐钱粮富足其实并没有多少年,自姜述出仕东莱,重视种肥水土,鼓励百姓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百姓家中才开始有余粮。与大齐相比,西方许多小国和部落,生产力并未得到多大提升,大多数底层百姓还是看天吃饭,一旦出现天灾,无论是农耕部族还是游牧部族,百姓还是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近年主动投奔大齐愿为附庸的部落越来越多,即使号称盛产勇士历来十分强硬的小划羌,也甘心屈从于大齐。为了保住遇到天灾面临******的族人性命,小划羌王流离普亚自愿到洛阳为质,而小划羌勇士自愿从军者占了小划羌青壮的大半。

  大齐海外势力的崛起不过十余年时间,依靠来自内州源源不绝的人力财力,逐一蚕食周边蛮人占据的区域,通过文化和武力征服,触角越伸越长。在相对平静的西北部,大齐的势力发展也很快,通过文化侵略和宗教侵略,近年归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