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_回到明朝当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皇家学院之中花费颇多,内帑如今已是备感吃力,朕正合计着,是不是将皇家学院拨到户部之下。”

  郭允厚老脸一黑,躬身道:“启奏陛下,国库之中虽有些结余,然则无力供应皇家学院,望陛下三思。”

  温体仁也赶忙躬身附和道:“陛下三思。”

  别人不知道皇家学院有多么能烧银子,但是温体仁和郭允厚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哪怕是平时里没怎么去过皇家学院,更不知道皇家学院到底烧掉了多少银子,但是光凭着皇家学院的规模和人员编制也能大概的猜出来一些。

  让国库接手皇家学院这么个吞金巨兽,然后还不能对皇家学院指手画脚,岂不是等于给自己找了一群活祖宗?这不是有毛病是什么?

  温体仁觉得自己和郭允厚再傻也绝不可能傻到这个份上。

  崇祯皇帝则是颇为遗憾的道:“罢了,皇家学院不划到户部,还是归于少府吧。

  至于方才郭爱卿所说的,朕倒是有些想法,几位爱卿不妨替朕参详一番。

  自童生而始,至进士而止,依童生、秀才、举人而划分三等,一应优待田亩尽数收回,只是每月按各等不同,给予相应数量的钱粮补贴,如何?”

  ……

  温体仁和郭允厚皆是无语——论到搞事情,没有比这位爷再擅长的人了!

  如果单纯的从收回优待田这条来说,那么天下间的童生和秀才肯定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这些人本来就已经没有了优待。

  但是还保留了一定数量优待田的进士们肯定就会不愿意,甚至于反对了。

  毕竟,五十亩优待田一年省下来的银子再少,那也是实打实的银子不是?

  然而崇祯皇帝却又拉上了童生和秀才。

  大明的读书人是挺多的,尤其是社学恢复了之后,读书人就更多了。

  对比起每三年才科举出来的进士来说,举人的数量无疑又多了好几倍,到了童生和秀才的数量,可能就是进士的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了。

  至于说原本大明就给粮食和银子的廪膳生员,一共才有多少?

  依大明制度限制,廪膳生员的名额是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剩下的人可就是毛都没有一根了,别管是府学还是县学,一文钱的补贴都拿不到。

  拉上这些人一起,给他们一点点儿的好处,这些已经没有优待的家伙们在得到了所谓补贴银子之后,会做出什么样儿的选择自然就很明显了。

  反正自己没有优待田,看着别人有,本身就是一件极为难受的事情——科举也是有名额限制的,不是人人都能考得中!

  崇祯皇帝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决定一次性的废除掉所有生员们的优待田政策。

  温体仁和郭允厚显然也明白这一点。

  郭允厚当下便躬身道:“启奏陛下,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