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山再起 529 时代变革_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吉他手位置投奔,根本没有人重视贝斯的关键程度;所有后来乐队都只是简单劣质的模仿前辈,根本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摇滚‘精’神——要知道摇滚最核心的意义就是它的‘精’神,那么不久之后,摇滚才会真正的死亡,然后逐渐被时光消磨得一干二净。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正如“q杂志”的坚持,摇滚本身所代表的就是不被束缚向往自由渴望独立,这是一种时代的‘潮’流走向,也是摇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从1992年下半年,其实这种打破垃圾摇滚固定思维的乐队就开始慢慢冒头了,这种走势在美国英国的地下乐队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并且越演越烈。

  荣耀至死的出现就是在这样背景之下的,“q杂志”认为荣耀至死其实就是变革者中的一员,只是他们的动作更多大胆,信心更为坚定,执行也更为透彻,长达五个月的公路巡演,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即使扣除中间在纽约停留下来的一个多月,荣耀至死也经历了一支地下乐队一支新人乐队所无法完成的宏伟目标。

  “几近成名”这张专辑之所以引爆了如此‘激’烈的讨论,甚至引发了支持派和反对派在电台节目上的口水战,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除了上述背景之外,荣耀至死这支乐队对于焦点的吸引能力,特别是被放在了“辛德勒的名单”积蓄能量爆发的时间段之中,更是将这种改变无限放大夸张,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各式各样的极端反应立刻爆炸开来。

  但是在“q杂志”看来,荣耀至死的举动本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不仅不应该打压,相反还应该提倡,这才会让摇滚重新焕发活力。但另一方面,“q杂志”也认为他们不应该因为荣耀至死的摇滚‘精’神就不断吹捧,还是要把注意力锁定在乐队的音乐本身,实力和才华是永远的重点。

  “q杂志”的这篇评论是在“另类选择”和“自转”冰火之歌的战场爆发之后一周正式发布的,这种观点也成为了这段时间里中立派的集大成之作,并且作为第三种观点强势崛起,其声势丝毫不逊于“另类选择”和“自转”。

  虽然“q杂志”是英国的杂志,它在英国本土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在美国则略逊一筹,但在专业领域里,“q杂志”之于摇滚的专业形象在北美大陆也是得到认可的。所以,此时“q杂志”就好像旁观者第三人一般发表了看法,迅速就得到了美国本土的‘激’烈反应,这就好像一吨汽油直接砸到火山里一般,引起了遮云蔽日的惊天大爆发,彻底将“几近成名”这张专辑所带来的争论推向了极致。

  不同于起源于“辛德勒的名单”的争论是带有政治利益的,所以事情看起来热闹无比棘手非常,但解决起来也就是利益分割的问题,从犹太人极端团体的抗议到整个事情的落幕,前后也就两周时间而已;但是荣耀至死所引发的‘激’烈讨论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忠诚歌‘迷’对弈音乐的单纯拥护而已,这种争论甚至可以上升到信仰的层面,所以讨论只会越演越烈,短时间内根本就不会结束。

  专业乐评人们分为了支持派反对派和中立派,争论不休,但他们都忽略了一点,不管音乐如何,最终都还是要‘交’给听众来做评判,音乐是好是坏,由乐评人来评价;但是音乐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却是由听众来评价。

  摇滚之所以需要变革,就是因为它正在失去活力,迟早会被听众所淘汰;那么,代表着变革的“几近成名”这张专辑,听众们又是什么反应呢?

  (未完待续提供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哈阅读,给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给予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会员特权抢先体验..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