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山再起 501 犹太团体_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由于宗教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北美大陆的处境虽然比起欧洲来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遭受到许多保守宗教团体和仇富心理的排斥,潜意识的排斥和歧视始终都没有彻底消除,所以在二战结束之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犹太团体一直都是紧紧抱成一团,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生活空间。

  由于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所以犹太人第一是团结第二是敏感,他们坚持不懈地为自己民族的权利和地位努力着,自然不愿意发生任何意外。

  “辛德勒的名单”所带来的震撼,其实就是犹太民族内心深处最沉重的伤痛,在那一场大屠杀之中有六百多万名犹太人都被带走了生命,这就是他们不断奋斗不断拼搏的动力,这也是他们的底线,没有任何人能够触动。

  其实史蒂文一斯皮尔伯格的诚意已经打动了全美犹太人协会,包括“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全美犹太人协会也组织观看过了,对电影是赞不绝口。更不要说那些参与电影拍摄的犹太人反馈回来的信息,更是为电影加分不少,史蒂文在剧组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他身为犹太人面对那段历史时的痛苦和挣扎,还有史蒂文作为一名犹太人对于民族的悲悯和归属感,这都让全美犹太人协会对电影表示了支持。

  但是这一次关于阿‘蒙’一戈斯角‘色’的塑造问题,却触发了犹太人团体之中少数极端份子们的神经,所以他们就第一时间站出来要求一个解释,更是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等四大城市酝酿着游行,一场风暴就要来临。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学者们纷纷站出来发表了自己对于阿‘蒙’一戈斯这个角‘色’的看法。辛辛那提大学(ui)的社会学家达斯汀一布朗(dustin。brown)认为,“从阿‘蒙’一戈斯的成长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定的反犹分子,他对犹太人的厌恶是深入骨髓的,对于这一思想的坚持让他在纳粹军队里升职速度十分迅速。戈斯可以说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他抓住了这一次战争的机会,迅速爬到了高位,并且成为了普拉绍夫集中营的主管,掌握着数千名犹太人的生命。戈斯对于生命的漠视和残暴集中可以深刻反映在他‘性’格的每一个细节。

  对于这一点,电影里十分直接地就反应了出来,显然,导演斯皮尔伯格对这点也是表示赞同的。戈斯所代表的就是当时纳粹团体的残酷和冷漠。

  但问题就在于,导演处于电影整体商业‘性’的考量,塑造一个冷血的杀手凶手显然没有人会喜欢,但是一个有血有‘肉’不断自我挣扎矛盾的杀人恶魔,就有吸引力多了。所以,导演选择了一名帅气而有魅力的演员出演这个角‘色’,并且在戈斯与犹太人‘女’仆身上做文章,为戈斯这个角‘色’注入了更多的人‘性’。

  如果这只是一个虚构故事,导演的手法无疑是讨巧的;但这不是虚构的,那是一段事实,那是一段即使在几个世纪之后依旧会被人们所铭记的惨痛历史。所以,导演应该抛弃对商业元素的留恋,写实而‘逼’真的记录下戈斯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导演现在所作出的选择,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亵渎和侮辱,他对于商业成功的渴望影响了整部电影的基础设定,这对于电影产业来说是正确的,但对于历史对于犹太人来说,却是绝对不允许的!

  导演对于那段历史耻辱‘性’的解读,必须受到谴责,就如同当初有勇气拍摄这部电影一般,他现在也要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承担责任,对犹太人表示深切的歉意!”

  毫无疑问,达斯汀一布朗是支持极端犹太团体言论的,而类似反对的声音绝对不止一名社会学者,这也让这场风暴酝酿得越来越大,就连全美犹太人协会内部也都不得不开会讨论。显然,特蕾西的话语就好像亚马逊丛林的蝴蝶翅膀,已经在整个北美大陆刮起了一股飓风。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