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59章 2059 量身打造_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影出现的时机十分重要,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

  比如说“雌雄大盗”出现在正确的时机,改变了电影工业,可如果提前几年出现,那么这部作品就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就连一点水花都激不起来;比如说“泰坦尼克号”,也许提前几年,它就和“未来水世界”一样,成为一枚哑弹;再比如说“阿甘正传”放到2014年上映,根本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只能算是一部四平八稳的不俗作品而已。

  电影包括商业爆米花电影,取得成功是需要具备一定时机的,包括了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意识形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七宗罪”,上映期间恰恰是最为敏感的时刻,继而引爆了人们对无冕之王的不满,这才使得电影创造了奇迹,如果更换在任何一个其他时间,这部电影想要创造出如此神话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一些电影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品,比如说“教父”,这是时代所无法影响的佳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教父”,放在不同的时代,由于整个社会背景的不同,其影响力也势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传记电影也是如此。

  其实传记电影真正的巅峰时期就是九十年代,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最后的辉煌,当年的“灵魂歌王(ray)”、“飞行者(the。aviator)”、“卢旺达饭店(hotel。rar。adentro)”等作品全面爆发,而且质量都十分出色,五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之中就有三部是传记电影。

  在那之后,传记电影依旧层出不穷,“塞尔玛游行(色lma)”、“美国狙击手(ame日can。sniper)”、“模仿游戏(the。i迷tation。game)”、“华尔街之狼(the。coln)”、“逃离德黑兰(argo)”、“国王的演讲(the。king’s。speech)”、“米尔克(迷lk)”等等等等,根本数不胜数。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颁奖季成熟之后,传记电影才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为了迎合学院评委的口味,为了避开原创剧本的薄弱,为了小金人的经济效应,往往一年出现的传记电影就比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年的还多。

  但事实上,2004年传记电影的质量就开始急速下滑,所有导演都无法走出框架朗-霍华德为传记电影注入的框架,即使有些传记电影依旧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甚至最终拿奖了,可是整体质量却无法令人信服,只能让人看到传记电影的没落和保守,同时也让人感叹奥斯卡学院派的僵硬和老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奥斯卡的关注度依旧冠居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