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0、上山_最后一个守墓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容易伤还没好就染上痨病。那时候可就真是前功尽弃了。趁着船还干净,先把他们运走,接下去的事就可以安心了。

  韩通智一早就上了穹窿山,在后山的密林之中带着两个小道士打扫关房。

  关房里其实没什么东西,有些房间甚至连床都没有——来闭关的道士都会自己带个蒲团。

  这两个小道士是庙里选出来照顾病人的,作为福利,他们也将成为徐小乐在上真观时候的侍者。侍者这个头衔听上去像是仆人,在教内的地位却很高,往往只有亲近弟子才能有机会出任侍者。

  给徐小乐当侍者,自然是要他们以最近的距离学习徐小乐的医术。徐小乐若是道士,这基本就等于是指派给他的徒弟了。

  两个小道士十分机灵,循着韩通智的指挥,挑来水,拿了猪鬃刷子,跪在地上将每一块地砖都刷得干干净净。直到流出来的水都是干净的,方才住手。至于墙上的灰尘和蛛网,也都一并打扫干净,没有留下丝毫死角。

  在徐小乐等人上山的时候,这两间关房已经支好了木板床,铺了两层褥子,软得几乎能叫人陷进去。

  见正主来了,两个小道士就乖乖立在道旁见礼。

  安置病人的活自然有张大耳几人做,徐小乐就把韩通智和小道士拉到别处,先交代了一番不能随便进去的道理。因为痨虫还好说,若是别样的邪气,那就防不胜防了,必须得等口罩、罩衣到了再进去。

  韩通智只以为张大耳几人是长春堂里来帮忙的人,便没有追问。

  两个小道士自然就不会多嘴——他们是来学医术的,还远远没有资格参与治疗痨病。对这两个小学生,徐小乐当然也准备了教案。

  他默写了一篇《上古天真论》交给他们。

  这篇文字是《素问》的首篇,借黄帝与天师岐伯的问答,阐明了道家和医家的本源任务:复归上古天真之人。

  对于道家而言,上古天真之人是合于道者,也就是“成仙”的源头。

  对于医家而言,上古天真之人能够年过百岁而不衰,这是治疗“老”病的最高境界。

  无论是修道还是学医,总得有个目标,这篇《上古天真论》就是给修习者订立了目标。当然,文中也对男女的生长规律做了阐述,主要是为了讲述肾气与精气的作用,在全篇之中只是配角。

  徐小乐早就默写好了这篇经典,交给两个小道士,起码这一个月的教学工作就可以展开了。

  小道士好打发,韩通智却是行家。别说亲自摸脉了,他只要看到药方,就知道那两人到底是不是痨病了。

  照理说,徐小乐应该早点跟韩通智挑明,然而还没等徐小乐开口,韩通智抢先道:“小乐,这里就得先交给你了。我已经跟那边金主说好,今晚就要烧炉设坛,准备炼丹了。”他抬头看了看天:“现在再不走,就要耽误时辰了。”

  徐小乐真是瞌睡人碰到了送枕头的,郑重地点了点头:“你放心吧,这几天我一个人就行啦。等你练完丹,这边病人也多了,正好过来帮忙。”

  韩通智又关照两句,头也不回地就下山了。

  徐小乐目送他消失在山径尽头,终于松了口气——不用把这位慈悲心善的好道长牵扯进来了。

  求订阅,求月票~!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