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32 章 *历史上,刘备逼不得……_我请历史人物上节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身影越走越远,依旧身姿挺拔,让人几乎忘记了。

  此时的刘备,已经是花甲之年。

  之后,姜烟就一直在诸葛亮身边,他这里可以接到最新的消息。

  起先,一切都显得还不错。

  孙权那方还曾写信来求和。

  奈何诸葛瑾的来信并不能让刘备消气,这场夷陵之战便正式打响。

  “陆逊!”诸葛亮看着来信,两指虚虚指着递来的消息,叹气道:“陆逊此人我当年就听说过。”

  “若来的是其他人,我不会担心。”

  尽管张飞在夷陵之战还没有打响之前就死于两个小兵之手。

  赵云也因为对此战持反对意见,而没有参与到夷陵之战最初的部署中。

  但刘备带走的是蜀地大部分精锐,打,很艰难,但不一定会输。

  最重要的是,此战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关云长义薄云天,刘备占据了此战的正面形象,加上关羽对待军中兵士一直都很好,为他报仇,气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偏偏遇上的是陆逊!

  都说国之中最能隐忍的是司马懿。

  诸葛亮却觉得,最能隐忍的分明是陆逊。

  “陆逊早年也是江东大族,少年丧父,跟着叔父陆康一道生活。袁术当年派孙策攻打庐江,陆康一人便守住了庐江两年。”

  姜烟震惊,国之中对陆逊的描述不多。

  反倒是野史经常提及陆逊。

  什么陆逊与孙尚香的故事,陆逊与孙家其他人的故事。

  可鲜少有人提及,陆逊和孙家还有这样的渊源。

  “陆康将陆逊和其他亲属都送了出去。但这两年的时间里,陆家几乎日日挂白,天天都有棺材抬出门。庐江攻破后,陆逊便成了陆家可以支撑门户的人。”

  诸葛亮也曾听闻当年庐江陆氏一族抵抗孙策两年的消息。

  有这样一层滤镜,诸葛亮对陆逊的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非常不错的。忠义之后,怎么会差呢?

  “那他怎么后来又回了江东?还在孙权手底下为官?”

  “因为江东。”诸葛亮说着,又忍不住叹气,得知了陆逊后来的死因,他如今更为可惜。

  “陆逊自小长在江东,孙策那时也是奉命行事,为其主罢了。他在江东为官,善待百姓,治理得宜。又善于隐忍,以退为进。”

  陆逊在江东为官,有口皆碑。

  姜烟听得入迷,下意识想起在现代时候的陆逊。

  的确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

  甚至有的时候一天都听不见陆逊说一句话。

  “夷陵之战,陆逊作为大都督。若是你,遇见士气高涨又来势汹汹说要报仇的敌人,你会如何反应?”

  “不能和解的话,那就只能硬扛着了。”姜烟回答。

  没有和解这个办法的话,那可不是只能硬着头皮抵抗?

  诸葛亮却意味深长的摇摇头:“陆逊退避舍,只为避开如今高涨的士气。”

  士气一退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