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章 群臣拜服 刘封怒视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功。

  西城一战智取曹仁,大大打出了大汉的威风,更是为刘备称帝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这是拥立之功。

  一个全国之功,一个拥立之功,这两个功劳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从这方面说,糜旸在功劳方面是有着充足的成绩的。

  或者换句话说,单单在功劳方面,哪怕是故大将军关羽复生,恐怕也只能与糜旸在伯仲之间,更遑论其他人。

  若糜旸没有资格成为大将军,当今的大汉还有何人配?

  至于糜旸的年纪问题,根本不在众大臣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汉的士人并不迂腐,和平之时论资排辈大于一切,乱世之中,讲究的是能者居之。

  况且大汉四百年以来,又不是没有年轻人因功骤居高位的例子。

  别忘了刘备经常将糜旸比作何人,又经常将自己自效为何位帝王。

  在心中的这些想法浮现之后,众人心中的诧异正在慢慢消失,

  幸亏刘备是属意糜旸成为大汉的新任大将军,要是换作别人,恐怕这一群大臣就得死谏了。

  就是心中本来就有认同的基础,众臣才只会是诧异,而不是强烈的抗拒。

  可哪怕心中的诧异逐渐消失,但还是有许多大臣不太赞成刘备的决定。

  他们不是觉得糜旸不配,他们是觉得糜旸当下成为大汉大将军的时机不对。

  诚然糜旸的身份,功绩都让他有成为大将军的资本,阳平关之战,也足以称得上一场难得的胜仗,但还是那句话,众人对糜旸的期待太高了。

  众人心中都觉得糜旸可以取得更好的佳绩,例如在正式击败十万魏军,帮大汉度过最虚弱的阶段之后,凭借这种泼天的功劳,再一跃成为大汉的大将军,这样才算的上真正的实至名归。

  谁叫他是汉白鹿呢?

  身为大汉的国宝,众臣都不希望糜旸在未来,受到一丝一毫的非议。

  在诸葛亮不在成都的这段时日,众臣大多以尚书令马良为首,马良也是个敢言的人,他用委婉的语气讲出他心中的这层想法。

  而当马良说出他的想法后,立即就有不少大臣附和起来。

  在听完马良的顾虑之后,刘备并没有生气,相反他脸上的笑意更加浓厚。

  身为一个政治大家,众臣想到的事,他又岂会没想到呢?

  刘备很快在众臣面前说出了他心中的真实想法。

  “朕意欲任冠军侯为行大将军,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相比于刚才的那句话,刘备的这个任命更加具体,而正是这个具体的任命,让马良等大臣脸上都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行大将军也是大将军,但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将军。

  行与假一样,在当世有暂代的意思。

  刘备当下任命糜旸为行大将军,他的目的在于让糜旸短暂拥有大将军的权力,一旦等大战结束后,糜旸行大将军的职务,当即也会随之消失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