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四章 丞相孔明 大将军羽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丞相的职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对于这样一个紧要的职位,刘备的心中早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那人便是诸葛亮。

  作为将他一手扶上天子宝座的功臣,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之情是非常深的。

  况且自刘备入主益州以来,担任军师将军的诸葛亮,实际上早已成为了刘备势力中的「丞相」。

  当刘备在群臣面前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后,虽然诸葛亮是从一杂号

  将军直接一跃成为丞相。

  虽然这代表着诸葛亮从今日开始会是除刘备之外,掌握全国最大行政权力的人,但是群臣的脸上都没有浮现不服之色。

  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的能力,诸葛亮的德行这些年来早已经是有口皆碑。

  由他担任大汉的丞相一职,可谓是众望所归。

  而诸葛亮在听到刘备任命自己为丞相后,他从容地从群臣的行列中走出对着刘备一拜。

  在他的脸上看不出成为丞相的喜悦,但这并非是他觉得丞相一职不够体现他的功劳。

  而是他对别人梦寐以求的丞相一职,真的没有多少热衷。

  在他看来只要能匡扶刘备安定天下,那他不管是杂号将军,还是丞相,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之后,刘备便开始了三公的任命。

  三公称号,最早可追溯到商代。

  三公并不是固定的官职名称,他原本只是一种人臣最高职务的统称。

  所以数百年来,三公所代表的具体职位便不固定。

  丞相的加强版相国一职,最早便是三公之一。

  及至东汉时,三公便具体变为三个官职的总称。

  这三个官职分别是太尉、司徒、司空,其中以太尉一职居首位。

  只是虽然东汉时仍然有三公官位,但是刘秀在建立东汉后,他感觉到三公的职权过大。

  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于是他便对官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早期时,凡位列三公者尽可开府,三公被人誉为三府。

  但在经过汉光武帝刘秀的改革之后,虽然名义上三公仍然是地位很高的官职,但三公的实权渐归尚书台。

  后来和帝、安帝开始,外戚、宦官更迭专权。

  外戚窦宪、梁冀等,都拜为大将军,大将军开府置官属,位在三公上。

  自此之后三公不仅受制于尚书,而且还要俯首听命于外戚、甚至有的三公就是他们的党羽和亲信。

  本来按照经学家的说法,相国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相国都要引咎自责。

  但在东汉时,皇帝把罪责推向三公,故每有水旱等灾,三公常被罢免。

  大儒仲长统就曾说过三公有名无实,「备员而已」。

  只是三公虽然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但是三公的荣誉依然在。

  三公是朝廷的脸面,它们往往由大儒担任,以

  请收藏:https://m.haoshu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